《西部考古》是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创办的学术年刊,旨在加强与学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促进考古学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
《西部考古》立足中国西部,面向国内外,欢迎考古学研究、文物学研究、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规划研究、环境与历史地理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理论方法与学科建设、中型考古发掘报告等方面的稿件,中、英文均可。我们真诚期待历届校友及学界同仁惠赐大作,《西部考古》将在您的呵护和培育下茁壮成长。
自2016年起,《西部考古》由每年一辑增加为每年两辑,目前,《西部考古》第18辑的组稿工作已经展开,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底。
为保证集刊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论文主题明确,原创性突出。来稿根据研究需要,字数不限。
二、论文所用图片及插图清晰,图号用图一、图二……图一〇、图一一等表示,同一图中的子图号用阿拉伯数字1、2、3等标明;图名及文字说明准确,注明出处;遗址或遗迹类插图的方向及各类插图的比例,依具体研究内容而定,但需统一。
三、论文注释详尽、准确。著作类包括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古文献可在作者前加时代,如(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2年,第25—28页;译著可在作者前加国别,如〔英〕柴尔德……;论文类包括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或文集名称、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格式为:XXX、XXX:《论文名称》,《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来稿请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四、作者简介需注明性别、单位全称、职称全称。
五、投稿须通过Email提交电子文本,稿件收到后,编委会即约请相关专家审阅,择优选用,并及时通知作者。
六、遵循学术争鸣原则,尊重作者学术观点,文责自负;但编委会有权对文字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如不同意,投稿时请予声明。
七、来稿请附中文和英文的内容提要、关键词,英文稿件的中文提要长度不低于原稿的10%,例如原英文稿10页,中文提要应不少于1页。
八、《西部考古》一经出版,即向作者寄赠样书2册。
九、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未尽事宜,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并热诚欢迎您的建议和批评!
联系人:万博体育max手机版登录考古学系 冉万里 李雨生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邮编:710069
Email:xbkgu@163.com